一、馬克思主義學院簡介
2021年10月在原思政體衛部的基礎上,學院成立馬克思主義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為直屬于學院黨委直接領導的、獨立設置的教學、科研、服務等二級管理組織機構。
下設思想政治教育教研室、體育教研室、軍事理論教研室和勞動教育教研室、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室共五個教研室,一個心理咨詢室,F有在職教職工26人,其中專任教師23人。部門辦公室由思政體衛部主任和教學秘書2名專職管理人員組成;思政教研室8人,體育教研室9人、軍事理論教研室4人、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室2人。承擔全院的思想政治理論課、體育課、軍事理論課、勞動教育課教學和全院學生心理咨詢任務,以及全校性體育活動的組織、校運動隊的訓練和比賽任務。
二、馬克思主義學院建設與發展的基本思路
加強頂層設計和組織領導。建立以黨委書記為組長,分管副書記和副院長為副組長,黨委辦公室、教務處、馬克思主義學院、學生工作部、團委、勞資、財務處、科研處等黨政部門協同參與的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建立思想政治理論課“一把手工程”,頂層設計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和研究工作,為推進我院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組織領導上的保證。
建立健全工作機制。把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列入學院事業發展規劃并作為重點課程建設,學院黨委會議、校長辦公會每學期至少召開一次專題會議研究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和研究工作,并及時落實會議精神。學院黨委書記或校長每學年召開思想政治理論課現場辦公會不少于1次,聽取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工作匯報,解決實際問題。學院黨政主要負責人每學期講授思想政治理論課不少于2次。
深化教學改革打造特色品牌。在學情調研的基礎上,深化與專業群結合的理論教學專題和“課堂、校園、社會”三位一體實踐項目的教學改革,強化“課前十分鐘”等課堂教學環節創新,鼓勵教師教學方法創新,努力打造一批精彩課件、精彩課堂、精彩微課。在課程建設的基礎上,全面梳理和總結課程改革與建設的經驗,并凝練概括,形成1-2個思想政治理論課的特色品牌,打造1-2名有影響力的思想政治理論課“名牌教師”,為學院思想政治理論課“品牌化”建設作出探索和貢獻。努力把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成教師上課的好場地、教書育人的基地、培養建設者的陣地、占領主陣地的領地和打造接班人的高地,使思想政治理論課成為學生真心喜愛、終身受益、畢生難忘的優秀課程。
打造一支高素質的隊伍。按照中宣部、教育部和省教育廳相關文件的精神,按全日制在校生總數的師生比1:350的比例配足配強馬克思主義教學與研究的教師隊伍,鼓勵和支持專職青年教師攻讀碩士、博士學位。進一步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努力打造一支“真學、真懂、真信、真用、真教”、結構合理的高素質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教學工作的教師隊伍,使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真正成為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者和引路人。
營造一片高能量的氛圍。在高質量課程和高素質隊伍的基礎上,師生同力,通過組織“習近平系列講話讀書社”和“青馬班”教學活動、開展系列專題講座和全校性思政活動等,營造積極向上的高能量氛圍,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使馬克思主義學院成為傳授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傳播馬克思主義、傳遞黨和國家正面的聲音、傳達黨和政府對青年人的要求、傳唱共產黨好社會主義好改革開放好的主旋律的特色學院。
搭建—個高規格的平臺。加大骨干教師培訓力度,健全青年教師培養制度,經常性地組織教師交流學習,開闊視野;鼓勵和支持教師參加各項培訓和學術活動,推進學院馬克思主義理論教學與科研工作的縱深發展,提高教師的專業素養和業務水平,促進教師成長與發展。通過各種平臺的搭建,使教師教學有歸屬、研究有歸趣、發展有歸宿。
形成一系列高水平的成果。在加強課程建設的同時,積極開展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學科建設,特別是要加強在高職院校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四個自信”、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等重大問題的調查和研究,爭取早出成果、多出成果、出好成果,做到教學出效果、實踐出真果、科研出上果、社會服務出佳果、育人工作出碩果,形成一系列高水平成果,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學院的內涵建設。
三、以馬克思主義學院為新的起點進一步強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學院成立馬克思主義學院,一是建立鞏固馬克思主義在高校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和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的重要陣地。二是進一步加強學科建設與研究。優化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是馬克思主義學院發展的主要職能,而強化馬克思主義學科建設則是學院可持續發展的基礎支撐與源動力。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科學性、實效性和特色性的提升與強化以教科研推動課程建設。三是統籌全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構建“大思政”的格局。相較于思政體衛部,馬克思主義學院將能更好地整合全院思想政治教育資源,更利于增進與社會思想政治領域團體的交流,更利于整體規劃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課程建設,更利于協同學院相關部門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打造校園“紅文化”。